来源:广州日报
2020年12月11日至13日,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广州中学承办的全国信息化助推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研讨会在广州中学凤凰校区隆重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广州中学将投入总计超过一个亿打造智慧校园,包括搭建省内基础教育首个校级智慧大数据平台,围绕该核心,打造省内先进、完备、高端的智慧学习硬件环境和智慧管理应用软件等,促使该校从多方面实现突破,进而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研讨会从教育信息化入手,以智慧课堂为重点研讨内容,多位专家就如何利用智慧课堂打破传统教育课堂模式,以信息化科学技术为媒介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维度互动,进而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等方面展开讨论。广州中学执行校长彭建平在研讨会上介绍了广州中学的智慧课堂教学案例。他表示,智慧课堂的特征是在于重构教学生态、再造教学流程、升级课堂模式、聚焦学习质量、促进自主发展。用重构的视野重建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师与学生活动:课前,更加注重学生的前置性自主学习、教师的二次深度备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教学生态给了师生更多交流的空间。课中,强调问题驱动,对学生问题进行筛选、归纳,将问题的设计核心化、规范化、系列化;强调知识内化,能力迁移、平等信赖、碰撞争论、求同彰异;强调小组合作,有深度的问题、宜协作的项目、能展开的话题、可探究的情景;强调丰富生成:追求课堂的生成性,超过教师预期。课后,则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社区和学习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创作、合作探究中复习巩固知识,并以科学创新形式的作业形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三个阶段相互衔接,在互动中展开,在延续中生成。
据介绍,广州中学信息化下智慧课堂的推广,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因材施教,更加注重技术赋能、提高效益,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自主选择能力,更加关注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聚焦学科素养,改进问题设计,重在思维品质提升。广州中学的师生也在课堂信息化过程中不断磨合创新,用信息化的利器打造新时代下的课堂,用信息化的智慧塑造新时代的学生,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教师的素养。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刘晓星 通讯员 余泽明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张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viho@viho.com.cn